【免费】在线模拟考场,让考生边学边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线模拟考场,提供自动阅卷评分、全试题解析、考题讨论等功能,帮助学员模拟实战。 |
【精讲班】独家辅导 全科9折优惠 全科通过率64.38%!点击查看>> 土地估价师:国内权威辅导专家共同执教,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让您轻松过关! |
2.土地民事法律责任
土地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因违反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有关土地民事法律责任主要发生在土地侵权案件中或者是因为土地所有权或因土地的使用而发生的纠纷中。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土地民事法律责任一般有以下几种:
(1)赔偿损失。主要适用于因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而又不可能采取其它补救措施而采取的一 种方式。
(2)停止伤害、排除妨碍。主要适用于相邻关系中行为人虽没有直接侵犯土地所有人的所有权或土地使用人的使用权,但妨碍了权利人正常行使占有、使用、处分权,行为人应排除妨碍。如在土地使用权人所使用的房屋旁挖沟引水,致使地基下沉;又如在平房前建造高楼,影响后方住户的采光等。
(3)罚款。主要适用于主观上具有明显故意的行为人侵犯他人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除承担其它民事责任外,主管机关(主要是指人民法院)在具体处理案件过程中,可对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以惩戒土地违法行为人。
(4)消除危险。主要适用于行为人的行为虽未妨害权利人行使权利,尚未侵犯权利人的权利,但确有可能发生侵害权利人的权利的危险,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侵害的发生,即消除危险。要求消除危险并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只要存在确有发生损害危险的可能即可。
(5)赔礼道歉。主要适用于轻微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向他人表示悔过的一种形式。
3.土地刑事法律责任
土地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节、性质严重,而且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已构成犯罪并依法应当追究刑事法律后果的一种否定性评价。
四、各种违法行为的土地法律责任
(一)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法律责任
1,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认定
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将土地权利完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只要实际上发生了一方违法地将土地权利完全转移给另一方,另一方支付价金,则可以认定为买卖。对在实质上非法将土地权利完全地、永久地提供给另一方,另一方为此支付价金的,应定性为“买卖土地”;对将土地违法地有期限地提供给他方使用,或者一方支付金钱以外的标的物,另一方提供土地的,则应定性为“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2.对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处罚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没收违法所得。所谓违法所得,是指依照违法行为,一方应当交付给另一方的钱或物
(2)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
(3)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
(4)罚款。
(5)行政处分。给予行政处分的对象,是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行使行政处分权的机关是有关责任人员的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6)刑事责任。主要是指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情节严重,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时,构成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的情形。构成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的,应当依法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依照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破坏耕地的法律责任
1.对破坏耕地行为的认定
破坏耕地行为,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占用耕地建窑、建坟;二是未经批准,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使土地种植条件遭到破坏;三是因土地开发造成土地沙化、盐碱化的。认定破坏耕地行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耕地质量受到破坏。
2.对破坏耕地行为的处罚
(1)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即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违法者自行纠正其违法行为,并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对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以减轻其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这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处罚,其目的在于使被破坏的耕地得以恢复,以保证现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2)罚款。对于破坏耕地的行为,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否处以罚款,应当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视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确定。罚款的具体标准和幅度,应由《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作出明确规定。
(3)刑事责任。当破坏耕地的行为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时,即构成破坏耕地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例题:判断 认定破坏耕地行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耕地质量受到破坏。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