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级建造师《公路》典型案例及答案(4)

时间:2011-06-16  来源:建设工程网  编辑:  打印

【免费】在线模拟考场,让考生边学边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线模拟考场,提供自动阅卷评分、全试题解析、考题讨论等功能,帮助学员模拟实战。
【通关班】一级建造师考生第一年考试未通过 第二年免费学习!点击查看>>
全部科目的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精讲班+考点串讲班+真题解析班+模考点评+不过免费重学

(一)背景材料

1997年10月7日,某市某桥梁工程在拆除引桥支架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事故发生经过如下:某市大桥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行南引桥下部板梁支架的拆除工作。1997年10月7日下午3时,该项目部领导安排部分作业人员进行拆除作业。杨某(木工)被安排上支架拆除万能杆件,杨某在用割枪割断连接弦杆的钢筋后,就用左手往下推被割断的一根弦杆(弦杆长1.7m,重80kg),弦杆在下落的过程中,其上端的焊刺将杨某的左手套挂住(帆布手套),杨某被下坠的弦杆拉扯着从18m的高处坠落,头部着地,当即死亡。

2.问题

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1)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技术方面

①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前,没有编制支架拆除方案,也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之人员少,就安排从未进行过拆除作业的木工冒险爬上支架进行拆除工作,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②作业人员杨某安全意识淡薄,对进行高处拆除作业的自我安全防护漠然置之,不系安全带就爬上支架,擅自用割枪割断连接钢筋后图省事用手往下推扔弦杆,被挂坠地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管理方面:

①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必须有人监护,但施工现场却无人进行检查和监护工作,对违章作业无人制止,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③对作业人员未进行培训和教育,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盲目蛮干,管理失控。

(二)背景资料(08二级考点)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山区二级公路4.5km的路基路面施工任务。合同段有一段长450m的两车道隧道和一座长20m的简支梁桥。隧道位于软弱围岩地段,桥梁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整个合同段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在隧道施工方案中有如下要求:

(1)在隧道施工期间,由专职安全员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隧道的钻爆作业,必须由具有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钻孔操作合格证的专业人员作业;

(3)在隧道施工中,坚持“长进尺、强爆破、早喷锚、勤量测”的原则;

(4)采用干式凿岩机凿岩。

桥台基础采用明挖基础,开挖深度为2.5m,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以下,土质为黏性土,为了方便开挖出的土方回填原处,民工队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lm内堆土(堆土高度1.0m),在北边基坑顶边缘1.0~3.0范围内堆土(堆土高度2.0m)。

由于天气炎热,为防止太阳辐射,民工戴草帽在坑内作业。

为了满足施工需要,招聘了一批工人。在进行体检时,发现:2人患有轻度脂肪肝、2人患有皮肤病、3人患有乙肝、1人患有心脏病、1人患有高血压。

问题:

1.指出隧道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改正.

2.背景中的桥梁基础施工宜采用哪种排水方法排除基坑内的积水?说明理由.

3.指出并改正基坑施工过程中民工队的错误作法.背景中的桥台基础开挖是否属于高处作业?说明理由.

4.在招聘的工人中,患哪些病的人不宜从事沥青作业?患哪些病的人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你的答案:

参考答案:1、施工方案中第1条错误,应改为: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第3条错误,应改为:在隧道施工中,坚持“短进尺、弱爆破、早喷锚、勤量测”的原则;

第4条错误,应改为:采用湿式凿岩机凿岩

2、采用集水坑排水法。因为背景资料中土质为黏性土,该方法除严重流砂外,一般情况下均可使用。

3、(1)民工队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lm内堆土(堆土高度1.0m), 在北边基坑顶边缘1.0~3.0范围内堆土(堆土高度2.0m)错误,应改为: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lm内不许堆土或堆放物料;在北边基坑顶边缘1.0~3.0范围内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民工戴草帽在坑内作业错误,应戴安全帽;

背景中的桥台基础开挖属于高处作业,因为开挖深度超过2m.

4、患皮肤病的人不宜从事沥青作业;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宜从事高处作业。

(三)背景资料(09二级考点)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V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V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桩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问题:

1.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2.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

3.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你的答案:

参考答案:1、 应补充“早喷锚、勤量测”。

2、1)“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错误,应改为:掘进前首先做好洞口工程。2)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错误,应改为: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3、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溶洞、涌水和瓦斯。

(四)背景资料(09考点)

某高速公路全长120km,设计行车速度l00km/h,双向四车道。其中有一座分离式隧道,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2+815~ZK3+880。全长1065m;右线起讫桩号为YK2+840~YK3+750,全长910m.隧道最大埋深400m,隧道沿纵向方向设人字坡,坡度1%。隧道进门段为浅埋段,设40m长的明洞。洞身围岩为II~IV级,岩层含少量地下水,

洞身掘进采用光面爆破,在爆破方案中有如下描述:在开挖面上适当部位掏出小型槽口(炮眼),并沿隧道设计轮廓线布置另一种炮眼。

隧道施工实行安全责任目标管理,项目部决定由专职安全员对隧道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爆破施工前,项目部招聘了6名员工,并立即由专职安全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安排从事爆破作业。同时严格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和上下班交接制度,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隧道明洞施工工序为:①明洞路堑土石方开挖:②边、仰坡开挖及加固;⑧修筑坡顶排水系统:④修筑明洞;⑤回填。

问题

1.指出项目部在爆破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1、“由专职安全员对隧道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错误,应由项目经理对隧道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项目部招聘了6名员工,并立即由专职安全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安排从事爆破作业”错误,应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爆破操作合格证的专业人员从事爆破作业。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