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在线模拟考场,让考生边学边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线模拟考场,提供自动阅卷评分、全试题解析、考题讨论等功能,帮助学员模拟实战。 |
【课程推荐】网校开设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点击查看>> 咨询工程师:由建筑辅导界享有盛誉的权威专家授课,24小时专家在线答疑,7天内免费退换课! |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判断
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面分析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前提。清晰把握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深入剖析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隐患和矛盾,充分把握面临着的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是正确确定规划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内容虽然不会大篇幅地体现在规划文本中,但在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中占很大的比重,构成整个规划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
(二)规划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基于对规划期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的判断,确定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并通过科学的提炼反映未来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无疑是整个规划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新时期规划指标体系中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也有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在规划期内,在公共服务、医疗、教育、环境、生态、基础设施等领域对社会的一种承诺。
前者主要是针对企业、产业,
后者则是考核政府履行职责的实现程度。
(三)规划期的主要任务
规划期发展方向明确,重点任务突出,才能使规划成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发挥指导项目的审批和核准,引导社会投资,引导企业决策的功能。规划期的主要任务,是政府贯彻规划期指导思想和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抓手。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六项主要任务,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四)规划期的保障措施
规划期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的贯彻以及主要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保障措施。因此,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是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保障措施首先在于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保障措施还包括各方面政策的协调配套、改革阻碍经济社会进步的传统体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运用公共资源、健全法律法规方式等内容。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