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预习笔记(6)

时间:2013-12-04  来源:  编辑:  打印

【免费】在线模拟考场,让考生边学边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线模拟考场,提供自动阅卷评分、全试题解析、考题讨论等功能,帮助学员模拟实战。
【课程推荐】网校开设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点击查看>>
咨询工程师:由建筑辅导界享有盛誉的权威专家授课,24小时专家在线答疑,7天内免费退换课!

核心内容:建设工程网校针对历年考试情况,特为广大学员搜集整理了相关科目的备考资料,供学员复习参考。   

第二节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大纲要求>

一、政府干预的逻辑依据

(一)由于市场失灵导致的效率损失

市场失灵,是指那些只靠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最优效率的领域主要有三种:

l公共产品(如国防);

l外部性(如污染);

l不完全竞争(如垄断)。

(二)公平问题

市场经济并不必然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

经济学所能回答的是不同收人再分配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有效性)问题。

二、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

(一)公共物品

1.排他性与竞争性

l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过价格的人才可以享受,可排除他人分享;

l非排他性,指不可能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共享。

l竞争性,如果某人已经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这种商品;

l非竞争性,某个人消费物品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对其的享用。

2.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共有资源

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将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共有资源。

(1)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2)公共物品是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3)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3.公共物品的特点

(1)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从而私人部门不愿生产或无法生产;

(2)由于靠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通常会产生供给不足,从而必须由政府提供,或政府介入以鼓励公共物品的生产。

4.混合物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少而又少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只是程度问题。同时具有一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性的产品被称为“混合物品”。

5,共有资源

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一个人消费公共物品时就减少了其他人的使用,但消费者往往并不考虑对他人的负面影响,因此共有资源通常会被过度使用。

(二)外部性

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市场交易之外,强加给其他人的成本或利益。

正的外部性是指带给他人的利益;负的外部性是指强加给别人的成本。

需要政府的干预来控制住负外部性,包括空气和水的污染,药物、食品不安全问题等。

(三)不完全竞争

当买者或卖者能够左右一种商品的价格时,就出现了不完全竞争。极端的情况是垄断,即一家卖者漫天要价以获取暴利。此时,市场机制将失灵。

 三、提高效率的公共政策

(一)公共物品与公共政策

(1)纯公共物品要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来提供;

(2)由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并不意味着必定由公共部门生产,可以把该产品的生产承包给私人部门生产;

(3)混合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一部分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是由政府部门给予补贴的办法通过市场提供。

(二)针对负的外 性的公共政策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达到目的:

l对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征税;

l提供消除负的外部性的激励措施(包括通过补贴促使市场上使用净化技术、改用清洁能源、原材料等减少污染);

l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污染许可证);

l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管制)。

(三)针对不完全竞争(垄断)的公共政策

l反垄断法。用反垄断法来规范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确保经济自由,尤其是要保护小企业进入市场和生存的自由。

l价格管制。价格管制可以通过设定最高利润率、固定资本收益率、最高价格(限价)等方式进行。

l

设立公共企业。在自然垄断环境下设立公共企业,曾在欧洲被认为是有效工具,而在美、日被赋予的作用较小。目前对公共企业的看法趋于消极。

四、公共支出

(一)公共支出的内涵与意义

公共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耗费。从其本质上讲,公共支出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要,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服务。公共支出的意义表现为如下三方面:

l公共支出是实现政府财政职能的主要手段;

l公共支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手段之一;

l公共支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二)公共支出的三个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是指通过公共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

2.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

3.统筹兼顾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是指政府公共支出的结构安排,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区分轻重缓急与主次先后,适当照顾各个方面的需要,妥善的分配财力,以保证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公共支出的分类和规模

1.公共支出分类

(1)购买性支出。公共购买性支出又叫公共消耗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如国防支出,教育支出,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事业费,政府的投资等。

(2)财政转移支出。转移性公共支出是指对于养老金、补贴、公债利息、失业救济金等的政府转移支付。包括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等均属于财政转移支出。

2.公共支出规模

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财政年度内通过预算安排的公共支出总额。公共支出规模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四)公共支出预算

公共支出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给社会成员大体均等的公共物品与服务所需开支的分配计划。公共支出预算是政府财政活动及公共财政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基本支出计划,它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

公共支出预算的程序是:预算编制→公共支出预算的审核与批准→公共预算的执行→公共预算的决算。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