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质量专业考试综合知识复习资料(2)

时间:2012-04-13  来源:建设工程网  编辑:  打印

【免费】第一时间获得质量专业技术资格报名查分信息!点击注册>>
考试报名、分数查询、证书领取、证书注册第一时间通知您!赶快注册吧
【必看】初、中级质量资格 权威辅导专家共同执教 让您轻松过关!点击查看>>
开设精讲班、考题预测班,权威辅导专家赵彦玲、刘国通、于善奇、师树东等担任主讲

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

3.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

质量控制不是检验,在生产前对生产过程进行评审和评价的过程也是质量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总之,质量控制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

5.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保证的关键是对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能力提供足够的信任。

这种信任是在订货前建立起来的,如果顾客对供方没有这种信任则不会与之订货。

质量保证不是买到不合格产品以后保修、保换、保退,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

6.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由于要求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因此,质量改进的对象也可能会涉及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可能会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

质量管理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

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

A. 全面质量的观点: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外,还要特别重视数量、交货期(工期)、费用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

B. 为用户服务的观点:满足用户的期望,让用户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

C. 预防为主的观点:强调各道工序、各个环节都要采取预防性控制,重点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把各种可能产生质量隐患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D. 用数据说话的观点:用数据来判别质量标准;用数据来寻找质量波动的原因,揭示质量波动的规律;用数据来反映客观事实、分析质量问题,把管理工作定量化,以便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对质量进行动态控制。

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休哈特重要的着作是《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1931 年出版后被成为公认为质量基本原理的起源。1939年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休哈特的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观点被戴明和其他人广泛应用。

1)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

2)接受新的理念。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3)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要从开端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

4)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5)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6)做好培训。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人们常常因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7)进行领导。领导意味着帮助人们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画脚或惩罚威吓。

8)驱除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许多雇员害怕提问或拿主意,即使在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或不明白对错时。他们或是继续用错误的方式做事,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由于恐惧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要确保质量和生产率,就必须使每个人都具有安全感。“最愚蠢的提问也胜于不提问”。

9)拆除部门间的壁垒。不同部门的成员应当以一种团队的方式工作,以发现和解决产品和服务在生产和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