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污染物排放标准(二)

时间:2012-04-12  来源:建设工程网  编辑:  打印

【免费】在线模拟考场,让考生边学边练!巩固学习效果>>
在线模拟考场,提供自动阅卷评分、全试题解析、考题讨论等功能,帮助学员模拟实战。
【VIP保过班】考生第一年考试未通过 第二年免费学习!点击查看>>
环境影响评价师:全部科目的精讲班+考题解析班+串讲班+模考班+不过重学

3.掌握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原则之一是根据环境功能区域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级别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该标准对排放浓度未划分级别,仅对排放速率进行分级。

主要考虑处于不同功能区域的污染源的污染治理要求基本相同,并避免使标准过于复杂化。

该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现有污染源分一、二、三级,新污染源分二、三级。按污染源所在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执行相应级别的排放速率标准。即: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位于三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三级标准。

4.熟悉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的有关规定;

(1)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3-24中列出的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2)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见附录A.

(3)若某排气筒的高度处于本标准列出的两个值之间,其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内插法的计算式见本标准附录B;当某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或小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外推法计算式见本标准附录B.

(4)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5)新污染源的无组织排放应从严控制,一般情况下不应有无组织排放存在,无法避免的无组织排放应达到表3-25规定的标准值。

(6)工业生产尾气确需燃烧排放的,其烟气黑度不得超过林格曼1级。
熟悉监测采样时间与频次;

(1)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①以连续1小时的采样获取平均值;②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2)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①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②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③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四个样品计平均值。

(3)特殊情况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个~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4)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①排放时间大于1小时,则应在排放时段内按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②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四个样品计平均值;

(5)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①应按需要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执行。

了解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限值;

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一般应用于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设参照点,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设监控点。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如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

均指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各种尘。

了解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限值。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於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热门点击
网络视频多媒体课堂
联系我们

招生方案免费试听快速选课